现在的人太浮躁,做事情总想一蹴而就。尤其是做实业和经商的人,急功近利的风气浓厚,所以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必然的结果。教训深刻呀!有些曾经暴富的人回到了原点,而脚踏实地的人在风暴中站的稳稳。老天爷基本上是公平的,虽然尘世的事务太繁杂,总有他老人家照顾不到的地方,因此偶尔会有一夜成功的传奇。但那样的特例毕竟太少,我等平凡之人要想copy奇迹,守株待兔期求成功,好像不太现实。总的来看,成功除了需要机遇,更多还是靠自己努力、毅力,常常还要耐心等待,百折不挠。所谓天道酬勤,有时候成功就需要再坚持一下而已。在我们珠宝玉石行业有太多这样的故事,很多成功的企业都曾伴随着跌宕起伏的人生,成败常常就在一念之间。我在网上看到描写成功的故事很多,也就不想凑热闹了,今天在这里只想说几个有点悲剧色彩的小故事。
中国古代有个笑话,说的是有个人去饭馆买烧饼,一个没吃饱,两个还没吃饱,买了六个都没吃饱,买了第七个烧饼,吃了一半就饱了。于是他非常懊悔,心想买了那么多烧饼只有这个烧饼管用,才吃了半个就饱了,早知如此就应该先买这个烧饼,前面那六个烧饼都不该买的,白花钱了。哈哈...这个故事听来可笑,但仔细想想我们自己对于事物的认识,谁敢说不曾有过类似的误区呢?我们往往只关注结果、只赞赏成功,却忽略了过程的艰辛和曲折,或者根本不希望有过程,省时省力一下子成功才好。有些新认识的朋友,一听说我是做珠宝行业的,马上就说:我知道啊,就是那样的吧,买块石头拿回来切开,里面如果全是绿的马上发大财,上次电视里演的那个人就是这样的,你们做珠宝生意的人都很有钱吧?我听了只有摇头苦笑。这实际上说的是缅甸翡翠玉石原料的“赌石”生意,相当一部分翡翠原矿石挖出来的时候就像是河卵石,外面有厚厚的一层表皮,很难判断里面究竟是怎样的质量,这让人联想到卞和献玉的古老故事。这类原矿石的交易都是采取投标竟价的方式,谁出的钱多就卖给谁。虽然有很多号称赌石专家的人著书立说,告诉你如何判断赌石,可惜你调查一下专家的老底,往往是从来没有赌过,或是在赌石行业里惨败不能翻身的人士。所以行业里有句名言:神仙难断寸玉。对于那些参与赌石的人,还有一句行话:“十赌九空”,可以理解为十次赌石有九次会失败;也可以说是十个人去赌石有九个必败。实际情况其实更惨,如果有人去认真统计一下赌石行业成功的概率,恐怕一百个赌石的人有九十九个都是失败的,甚至百万千万的富翁倾家荡产。但是失败的人就像前面那六个烧饼一样被人们遗忘了,流传下来的都是赌石成功一夜暴富的传奇,大家只记得成功的人,都希望自己一下子买到第七个神奇的烧饼,于是参与赌石的人们前赴后继,把这个悲壮的行业世世代代延续着。即便是赌石成功的幸运儿,来钱太容易了往往不知道收手,还会继续玩下去,早晚又把赚来的钱赔光。本来就是极小概率的事情,人生遇到一次已经太难得,他们偏偏又想赚更大的,人的贪欲真是无止尽。我在九十年代初去云南的瑞丽、腾冲参加全国翡翠研讨会,曾经见到几个赌石发了大财的老板,开着豪车带着一群马仔耀武扬威。几年后再见到他,已经变成了穷叫花,靠着帮大老板介绍生意牵线搭桥当掮客,或者帮别人分析赌石,来收取一点可怜的费用。
回过头来再说说那个四川的宝石矿山,山脚下的村庄称作虎牙藏族自治乡,开采宝石的人基本都是虎牙乡的村民。毫无疑问这个矿山是村民们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可是他们从未去政府相关部门申请过采矿手续,其实都是非法开采。由于那里位于九寨沟风景保护区,实际上也不可能获得正式的采矿证。由于矿业是个高风险高利润的行业,有些人从事矿业而暴富,多数从事矿业的人都是持平或者亏损的。对于这个矿山而言同样是如此,开矿真的很不容易,除了前面提到爬山的艰难和山上生活的艰苦,开采的时候往往还有运气的因素。那些宝石埋藏在山上坚硬的花岗岩石的缝隙和空洞里,我们地质学称之为晶洞,常常是埋藏在地下的一个窝子或者一个洞子。有经验的人能在地表发现那些缝隙,然后沿着缝隙打眼放炮开采岩石,象顺藤摸瓜一样寻找宝石晶洞。可惜有很多地表缝隙是挖不到宝石的,运气不好的人赔钱白费力,落得两手空空。有几个虎牙乡民凑了几十万元上山采矿,但不幸的是他们干了数月都一无所获,花完了所有的钱,最后只留下了一个几十米长的采矿洞,彻底放弃了。后来又有一拨人上山采矿,发现了这条废弃的采矿洞,觉得很有希望,于是就在那里试着放了一炮,没想到这一炮就炸出了一个大矿洞,里面蕴藏的宝石晶体价值近百万元。前面那伙人知道了情况就上山来理论,试图夺回这个矿洞。双方其实都是非法开采,谁也没有理,结果只能是暴力拼抢,在斗殴的过程中一方用猎枪击穿了对方一人的肚子,伤者在被背下山的路途上停止了心跳,开枪的年轻人得到的是漫长的牢狱生活。我在叹息之余总是在想:如果他们当时再坚持一下,多放一炮,就不会发生这个惨剧。其实在中外的矿业开发史上功亏一篑的例子不胜枚举,多少人都在离成功只差一步的时候放弃了,胜负常常就在一念之差的时候决定了。
有一次邂逅一位珠宝行业的前辈,听到他的大名非常熟悉,知道他很多年前在珠宝圈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不知为何近年默默无闻了。由于好奇所以非常恭敬的和他攀谈起来,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提到了京城非常著名的两个珠宝、古玩市场,行业内人人皆知,他说那两个市场都是他最先参与创办的,我当时肃然起敬,但是没好意思问他现在怎么不在那里了。后来和其中一个著名珠宝批发市场的老板吃饭聊天的时候谈到了这位前辈,他说的确是创始人之一,但是初始阶段都很不景气,结果熬了几年不见起色,他就退出了。两个市场都是在他退出之后逐渐火了起来,不知是该说他运气不好还是说他缺乏坚持到底的勇气和信心?
作者简介
於晓晋,1982年1月毕业于河北地质大学(河北地质学院)地质系,在国家建材局地质研究所从事非金属矿产(包括宝玉石)资源调研工作,从此开始与宝玉石行业结缘。1985年调入北京科技大学地质系任教,主讲地质学基础、构造地质学等课程,参与河北、福建等地的铁矿、锰矿科研工作。曾经担任北京科技大学开发总公司地质分公司经理长达六年,主要经营宝玉石和矿物晶体观赏石等,为学校获得了良好收益。近年来主要从事宝玉石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矿物学、应用矿物学、宝石学等课程,并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公共选修课“宝玉石鉴赏”。带领研究生对新疆、青海、辽宁、广西、河北等地的玉石矿产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一系列论文。从1993年开始赴美国参加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宝玉石展销会,此后每年赴美参展;数次赴德国慕尼黑参加国际矿物、珠宝展销会,并在一些欧洲国家进行珠宝市场考察;经常赴日本、香港、泰国考察国际珠宝展。2001年3月被聘为“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负责组建了协会的海外联络部,与数十个国家的驻华使馆商务部门建立了联系,与世界各国的珠宝协会或商会以及珠宝行业的主要国际组织建立和加强联络,并带领国内一些宝玉石企业赴海外参观考察,促进了中国宝玉石行业的国际交流。2006年受聘于“国际彩色宝石协会(ICA)”,任中国区大使,后又被选为该协会董事和大中华区主席。2013年担任ICA第十五届年会的主席,并非常成功的筹备和组织了该年度的国际彩色宝石行业年会。多次应邀在全国各地讲学做报告,题目涉及“世界宝石资源与市场现状”、“国际彩色宝石市场及其发展趋势”、“彩色宝石的鉴赏与投资收藏”等等。并曾受香港贸易发展局邀请,在香港国际珠宝展上发表专家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