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大往事 >> 正文

明天,这里是一个美丽的世界--郭有献、吴志岭

2016年05月25日 15:43 郭有献、吴志岭 点击:[]


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早晨,我们采访了河北地质学院石家庄迁建工地。

沿着建华大街南行,穿过尖岭村,向东行至200米处,有一个简易大门,一块白漆红字的木牌赫然映入眼帘:河北地质学院迁建处。顿时,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好像回到了久违的家乡。

搬迁至石家庄新校区建设之初

我们骑车先来到马路北侧的教工生活区。雾蒙蒙的什么也看不清,只听到半空中有“哐当”的敲击声和升降机马达的“隆隆”声。我们循声而去,蓦地,一座高大建筑物矗立在眼前。这是1号教工家属楼,楼已封顶,工人们正在绞手架上忙碌着,楼的上层一做上浅驼色水刷石,给人一种温暖、柔和的感觉。我们从教工生活区出来,穿过一条南北向的土路,径直走进南院的教学区。这里比北院热闹十倍,大门东侧,四台拌浆机震耳欲聋;几辆红甲虫般的拉浆车,昂着头吼叫着穿梭其间。我们避开横冲直撞的拉浆车,走到一个被脚手架包围的庞然大物跟前,听迁建处两位副处长介绍,这是学生食堂,它的主体是两个圆形双层餐厅,可同时容纳三千人就餐。

食堂南面,是1号学生宿舍楼,透过薄雾依稀可见楼上高悬的横幅标语:“大干九十天,誓叫高楼矗荒原”。该楼六层,单元式,每单元四个居室一个学习室,总面积3655平方米,可容纳576名学生。现正在装修,可望1987年7月底竣工。

紧挨着1号学生宿舍楼,是三层四层共体的教学大楼和一二三层电教阶梯教室。这两座教学楼可同时容纳3000~3500人上课。最大的联合教室有300个座位。这两座楼可解决全院学生的上课问题,也将成为学院学术活动的中心。

今年,基建工程将全面铺开。马上动工的项目有:2号学生宿舍楼、2号家属楼、三管楼(图书馆、资料馆、陈列馆)、浴室开水房、变配电室等。室外工程有:供电、供水、排水、排污、热力管道等;院内大部分主干道和小部分支道(水泥路面)也将修成。五个院校合建的集中供热工程4月开工;院外的农电线路改为工电线路,并实行双回路电源。

石家庄虽不像宣化那样一有风就会飞沙走石,然而在建筑工地,哪怕是清风微拂,却也会黄尘漫天,双目难睁。有些地方,因日曝车轧,尘土竟有半尺厚,我们骑车参观完工地回到迁建办公室的时候,都快成了土人。

建设中的石家庄校区

这里的人们都在紧张的工作着,有的在准备文件,有的在整理图纸,有的在搞预算,有的在研究决策。院里,一个汽车司机正认真地擦洗着汽车。一辆白色小车无声地溜出大门,不知何时又悄悄停在原处。等候一个钟头后,两位副处长终于从工地匆匆而来。好不容易谈上两句话,又有人来汇报工作,谈话只得暂时中止。一会儿,在迁建处坐镇的陈副院长推门进来,还没顾上坐,就又被人叫走了。我忽然想起今天是星期天,便问朱处长:“星期天你们也不休息吗?”他笑了:“在工地上基本没有星期天。”

是啊,这里没有星期天。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岗位上,按照使命的轨迹,不停的运行着。他们风尘仆仆,他们脚步匆匆,他们汗水淋漓,他们在含辛茹苦!这里到处是土,到处是泥,到处是噪音。买菜要穿过一个大村庄,上街要骑半个钟头的自行车。发信、打电话要到街里去。没有一条平坦、干净的马路。至今还有五户住在农家的房屋里……

许多人丢下家室儿女于不顾,只身来到这荒野究竟是为着什么呢?答案在这里——采访中,我们跟阎小双副处长开玩笑的说:“等石家庄河北地质学院建好后,你们这些老头儿们也该退休了。”他却坦然一笑,说:“历来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嘛!”

采访出来,雾气已散。灿烂的阳光为迁建工地抹上了一层金辉。我们望着这沸腾的工地,望着这片广袤无垠的郊野,心潮澎湃,浮想联翩。这里将很快成为石家庄最繁华的,最有高度文明的东南院校区。十几所大专院校将从这里崛起,占地1500亩的文化公园里,将建起十几所科研所,研究院。此外,商店、影院、邮局、粮店、学校、公园等,也将像雨后春笋一样在这里竞相涌现。

努力吧,朋友们,为未来,为祖国的地质事业!明天,这里是一个美丽的世界!

上一条:塞北的灰色--81级校友俞益明 下一条:勤奋求实,艰苦奋斗--杜汝霖(转自校报第232期,第4版)

关闭

热门信息

校友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