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优选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主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圆满闭幕。经过通讯评审和现场答辩,我校喜获国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赛一等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获奖项目见下表),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在2023年3月被正式纳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目录》。本届比赛自2023年9月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全国561所高校的优秀学子积极参与,报名团队共计17994支,参与人数接近10万人。经过校赛和省赛的激烈选拔,最终推荐入围国赛的作品达到了895项。我校今年有57支队伍报名参赛,其中本科生组有15支队伍,研究生组有42支队伍,参赛规模和获奖数量均创历史新高。这不仅体现了我校学生科研活动的浓厚学术氛围,也充分展示了我校“地经渗透“的办学特色和丰硕的教学成果。
获奖证书
附件:获奖名单
序号 |
获奖作品名称 |
团队成员 |
指导教师 |
所属学院 |
获奖等级 |
1 |
清洁能源发展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 |
曹瑞娜 |
殷阿娜 |
经济学院 |
研究生组,国赛二等奖 |
2 |
数字经济促进了矿产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吗?——来自中国的证据 |
王瑞贤、王子诺琦 |
张国丰 |
经济学院 |
研究生组,国赛三等奖 |
3 |
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创新的激励效应研究 |
李旭静、黄瀛祺、张佳豪 |
雷娜 |
经济学院 |
研究生组,国赛三等奖 |
4 |
一次性还是亿次性——探究一次性用品的能源消耗 |
连雅莹、郭琪琪、孟思琪 |
屈秋实、赵明 |
经济学院 |
大学生组,国赛三等奖 |
5 |
中国产业结构-能耗结构耦合演进问题研究 |
王曦卓、王彦颺 |
牛晓耕、屈秋实 |
经济学院 |
大学生组,省赛一等奖 |
6 |
省际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区域低碳发展对策研究 |
王罐 |
赵明、李帅娜 |
经济学院 |
大学生组,省赛二等奖 |
7 |
包容性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赋能绿色低碳经济时空影响 研究 |
曹月欣 |
蔺丽军、徐晔 |
经济学院 |
大学生组,省赛二等奖 |
8 |
碳达峰目标下河北省钢铁产业碳减排的影响因素探究 |
薛项清 |
丁欣、牛晓耕 |
经济学院 |
大学生组,省赛三等奖 |
9 |
双碳目标下数字经济对中国绿色能源效率的影响 |
连清 |
李国柱 |
经济学院 |
研究生组,省赛一等奖 |
10 |
基于大数据的核电站关键设备健康诊断系统 |
朱雪莲、车佳楠、蹇斯桧 |
牛晓耕 |
经济学院 |
研究生组,省赛一等奖 |
11 |
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创新的激励效应研究 |
李旭静、黄瀛祺、张佳豪 |
雷娜 |
经济学院 |
研究生组,省赛一等奖 |
12 |
清洁能源贸易格局的演变及影响机制研究———以氢气为例 |
康跃迪、刘昶 |
张永礼 |
管理学院 |
研究生组,省赛二等奖 |
13 |
绿色技术创新助力能源体系转型——基于系统耦合角度 |
刘振霞 |
耿蕊 |
经济学院 |
研究生组,省赛二等奖 |
14 |
石家庄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空间分异与减排路径选择——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研究 |
车佳楠、李莹、张匡世 |
牛晓耕 |
经济学院 |
研究生组,省赛二等奖 |
15 |
科技金融政策能够降低城市碳排放吗?——基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准自然实验 |
吕杨 |
李国柱 |
经济学院 |
研究生组,省赛三等奖 |
16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减排效应的评估——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 |
刘欣欣 |
李国柱 |
经济学院 |
研究生组,省赛三等奖 |
17 |
能源转型政策有效促进了区域碳减排吗? |
陈静蕾 |
李国柱 |
经济学院 |
研究生组,省赛三等奖 |
18 |
区域数字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
杨晓敏 |
李从欣 |
经济学院 |
研究生组,省赛三等奖 |
19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股价间动态极端风险溢出研究 |
王子洋、王林夕、杨汉茹 |
安素芳 |
管理学院 |
研究生组,省赛三等奖 |
20 |
多重不确定性对传统能源现货价格溢出效应研究 |
王星月、李亚娟、吴光达、曾庆 |
董晓娟 |
管理学院 |
研究生组,省赛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