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河北地质大学即将迎来她的七十华诞之际,一部由一群毕业多年的校友献给母校的珍贵礼物---《永远的芳华---河北地质大学校友文学作品专缉》即将付梓出版,校友们邀我为专缉写个序,我自知资历单薄,难当此任,心里诚惶诚恐起来:写,怕词不达意,难顾周全,辜负校友们对母校的一腔深情与眷恋;不写,担心扭扭捏捏,一味推迟,误了同学们对母校七十华诞的美好祝福。恭敬不如从命,我欣然应允下来,并倾力而为。
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部委直属五大地质院校之一,母校创建于1953年。建校得到了老一辈地质学家、首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的亲切关怀,革命家何长工亲自为母校选址,命名为“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1971年,经上级批准,学校升格为河北地质学院,并于1985年搬迁至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1996年,根据原地矿部的决定,河北地质学院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2016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石家庄经济学院正式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
母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个性鲜明,特色显著。从建校之初塞外古城宣化的厉兵秣马、筚路蓝缕,到搬迁河北省会石城后的奋发图强、弯道超车,70年来,一代代地大人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刘路、邵克忠、杜汝霖、李祚俊、孔洵、张文茂、刘建勋、蒲立民、刘光亚、牛树银、庞其清等名师辈出,薪火相传;大批省部级领导、著名科学家、专家学者、高校领导、企业家、地勘行业精英脱颖而出,星汉灿烂。我们惊喜地看到,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母校更加注重学科交叉和专业渗透,倾力打造“地学”和“经管”两大学科专业群,发挥地学类专业与经管类专业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特色与优势,其它学科后来居上,超轶绝尘,成为一所文理兼备、门类齐全的多科性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方面,形成了更加鲜明的特色,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对于广大的校友们来说,由于就读的时间不同,而且跨度很大,加之母校几度更名、迁址,对母校的感知、感受与记忆未必完全相同,但对于母校的深情厚谊与感恩之心却是一样的。母校除了教会我们为人,教给我们学识,也给我们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以笔者所在的八二级校友为例:我们1982年入校,1986年毕业。那时母校尚在塞外古城宣化,条件肯定不如现在好,但这并无妨碍我们的青春追求与梦想。有人说,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整个社会由封闭骤然开放的年代,一个生活急剧变化的年代,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一个有青春、有热血、有理想、有幻想,激情燃烧、热气腾腾的年代。除了上课之外,文学社、讲座、辩论会、足球队、交谊舞、迪斯科、哲学研究小组、弗洛伊德、存在主义等如雨后春笋,令人眼花缭乱……我们恰好是在那个年代度过大学时光的,因此,对那个激情澎湃的时代充满了温情与眷恋。
不仅如此。在母校求学期间,无论是校园里的宿舍、教室、食堂、澡堂、医院、图书馆、地质陈列馆、操场、滑冰场、商店,还是古城宣化的人民公园、邮电局、百货大楼、剧场、老街小巷,城皇庙、钟鼓楼,以及那里盛产的马奶葡萄、散装啤酒,还有离学校不远的洋河、烟筒山……都曾融入过我们的大学生活,给我们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岁月更新,车轮滚滚。七十年,在一个人的人生阅历中或许沧海桑田,但在漫长的时光隧道中却只是弹指挥间。我们庆幸,母校七十年的辉煌历史上,留下过我们的青春、热血、浪漫与激情。对于一个莘莘学子来说,大学生涯一定是他或她人生中最重要的那段时光,最令人回味的峥嵘岁月,最值得反复吟颂的壮美诗篇,是生命中最亮的那颗星星。
七秩芳华,弦歌不辍。在母校发出迎接七十华诞的公告之后,一群才华横溢、出口成章的校友受劳资86级校友王桂林从云南楚雄徒步返校,“只因一腔感恩与思念”的启发与激励,动议成立河北地质大学校友通讯社,并创办“达观博物文学”微信公众号,欲借此以文学作品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母校、对恩师、对同学的思念之情,及时通报校友们的信息,为他们取得的每一个成就而欢欣,为他们的每一个进步而鼓舞,成为展现校友们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不断奉献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窗口。动议在校友中引起强烈反响。经过一众志愿者紧锣密鼓地筹备,2022年9月16日,通讯社宣告成立,通讯社主办的“达观博物文学”微信公众号平台随之上线运行。从此,这个专门刊发文学作品的新媒体平台,成为校友们抒发情怀、交流思想、陶冶性情、感情充电的乐园与精神家园。
回望昨天的成长足迹和身影,铭记今天的努力拼搏和奋斗,憧憬明天的卓越和辉煌。近一年来,“达观博物文学”微信公众号平台精诚为校友们服务,共刊发校友们创作的文学作品近400篇。秀才人情一张纸。为了珍存这一份饱蘸校友们真情厚谊的心血之作,校友通讯社和“达观博物文学”微信公众号编辑部决定,将这些作品进行整理归类,结集出版,作为献给母校70年华诞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册子----《永远的芳华---河北地质大学校友文学作品专缉》,就是这一份特殊的“礼物”。
专缉收纳校友们的作品共323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收集了母校领导及校友们为校友通讯社成立及微信公众号《达观博物文学》平台开通撰写的贺信、贺辞,共17篇;第二部分,收集了校友们为庆祝母校七十华诞创作的散文、随笔,共34篇;第三部分,收集的是校友们创作的现代诗歌或旧体诗词,共272首。这些作品均为原创,其中不乏精品佳作,值得细细品味。
在专缉即将出版之际,我们要感谢母校领导给予的关心、鼓励与厚爱;感谢中国大地出版社原副总编辑郑长胜同志的悉心指导,资深编辑柳青老师所作的精心的编辑、润色、加工;感谢校友通讯社的全体成员及《达观博物文学》微信公众号平台顾问组、编辑组的辛勤付出;感谢校友、山西春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江净,校友、天津海滨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学伦对专缉出版提供的大力支持。
作 者 简 介
赵腊平,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笔名“小屋清风”,湖南省邵东市人,作家、学者、高级记者。系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大地文学》副主编、《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编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绿色矿山推进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矿业联合会矿业文化分会常务理事。著有《漫话珠宝首饰》、《历史在这里沉思》、《透视中国矿业》《中央党校楹联浅释》《赵腊平笔耕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