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友”话说】李廷栋

2020年03月23日 11:30  点击:[]


2020年新春前夕,《地球》在李廷栋院士的办公室,采访了这位年届九十,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的地质学家。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谈起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李廷栋院士有许多想说的话。

李廷栋院士,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原地质矿产部副总工程师。《地质学报》常务副主编,《中国地质》《中国区域地质》等主编,长春科技大学、河北地质大学名誉校长。曾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以下为访谈实录,地球杂志采访提问,李廷栋院士作答问:李院士,您长期以来很关心青少年地学知识的科学普及工作,能谈一谈这方面的具体情况吗?答: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发展,加强科学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已成为持续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公益性工程。青少年是国家科技创新工作的接班人,是科普工作面向的重点人群之一。而针对青少年成长期的特点,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有助于增长青少年科技知识,开阔眼界和活跃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青少年观察事物、了解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形成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德智体美劳健康成长。特别是让青少年积极参与科普实践活动,正是积极开展科普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

全国首家院士地质科普工作站——李廷栋院士地质科普工作站,设立在江苏省苏州市黄埭中学科技楼内。这个工作站中,既有我的一些工作成果介绍,也有我编写的一些地质学书籍,更多的是一些珍贵的岩矿标本和化石标本,还设置了学生地质科普探究实验室,有野外地质工作的“三件宝”——罗盘、地质锤和放大镜,配备了偏光显微镜,供学生们活动探究之用。

问:这个率先在中学建立起来的地质科普工作站,学生们是不是很喜欢?答:是的,很受中学生欢迎。这个地质科普工作站建成之后,我几乎每年都要去苏州,给黄埭中学师生以及周边学校的中小学生作科普报告,比如2017年6月,我给学生作报告时告诉他们“上天、入地、下海、登极”是当代科学技术研究探索的四大主题,又结合我的工作经历,为他们讲解了南北极的地质构造、自然资源的分布、地质地理特征等学生们感兴趣的知识。2019年12月8日,我第四次走进江苏省黄埭中学,一是参加学校的90周年校庆,二是出席李廷栋院士地质科普馆展馆的落成仪式,那天我又给学校的师生作了一场科普讲座,名为“神奇的青藏高原”。讲座结束后,“省埭中地质科学探究社”的小成员们,又围着我问了不少地质学方面的问题。

由此可见,在中学建立地学科普工作站,是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载体,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平台。让他们通过这个科普园地,了解地学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增强科学意识,崇尚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问:像您这样资深年高而又体健的地质学家,面对面地和中学生交流,您最大的期许是什么?

答:我很喜欢这些好学上进的孩子们。我把我主编的专门请荣宝斋装裱好的全球首版《亚欧地质图》,带给了这些学生,并将一些科普图书一并托运到学校。我还送给他们一些珍贵的标本,这些标本都是我年轻时在世界各地采集的,有欧洲阿尔卑斯山、亚洲高加索山、美洲落基山脉,还有南极、北极等地的岩矿标本和化石标本等,我希望有更多的青少年学生能从小喜欢地学,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问:您做科普工作多年,个人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答:粗略算起来,我到全国多所大学、中学作科普讲座就有三四十次了。北京的学校去过北大、北京八中、首师大附小等,外地的学校也去过不少,以后只要我身体条件允许,我还会去更多的学校给学生作报告。

我认为,人才是第一资源。现在的年轻人就是我国未来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所在,我们有责任为提升青少年科技素质贡献一份力量。在中小学和年轻人里,普及地学科学知识非常重要,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地球是怎样形成的,生命是怎么起源的,因为地球的演化是辨证唯物的,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都是辨证唯物的,所以普及地学科学知识,有利于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助于加强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让青少年在抵制各种消极思想侵蚀,辨别反科学、伪科学、封建迷信现象等方面,炼就“火眼金睛”,使他们健康成长。

问:据了解您很关心中国地质公园建设,您认为地质公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哪里?答: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有利于地质公园的文化建设和地学旅游。地质公园可以保护地质遗迹,使珍贵的地质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凡是搞地质的都清楚,很多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怎么把它们保存下来,永续利用是一个大问题。现在都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要把很多地质遗迹保存下来,它们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有利于建立发展地学科研教学基地,提高地学教学科研水平。第三,有利于普及地学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第四,有利于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就业人数,改善交通条件,加快地方脱贫致富。第五,有利于促进高品质旅游业的发展,传播科学精神。第六,有利于丰富地质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第七,有利于加强地学国际合作交流,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第八,有利于宣传自然资源工作,提高地质工作在公民中的认知度,并吸引自然资源部门、地方政府和广大民众对地学、地质更加了解和支持。

问:在这方面,您一定有一些切身的感受吧?答:那例子太多了。比如说河南的云台山,以前的游客寥寥无几。在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之后,知名度大增,游客蜂涌而至,据说现在光门票收入一年就几个亿,把周边的经济都带动起来了。

再比如说,地质遗迹保护问题。上世纪80年代,我去黑龙江五大连池考察,发现清朝初期喷发的火山熔岩,沿着河沟一直下来几十公里,当地老百姓拦腰截断当石头去卖,我跟他们讲,咱们国家这个东西非常少,你们这样破坏以后再也没有了。老百姓回答,我们管不了这么多,我们要吃饭。后来建立了世界地质公园,老百姓明白了,这个东西这么宝贵,能致富。现在别人拿块石头老百姓都不干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像四川的九寨沟、湖南的张家界,我都去过。现在咱们国家的世界地质公园有39个,国家地质公园有220个。事实证明,发展地质公园和地质旅游,不仅普及了地质科学知识,还保护了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采访:张 泓

排版:尹 璐

审核:卞跃跃

上一条:喜报 我校董志良教授荣获“第七届河北省职工道德先进个人”称号 下一条:河北地质大学校友会致海外校友的一封信

关闭

热门信息

校友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