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5日,中海油宣布,我国渤海海域渤中凹陷的渤中19-6气田,测试获得优质高产油气流,确定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过千亿万立方米!“央视新闻”将此次发现称为:这是渤海湾盆地50年来最大的油气发现。
千亿立方什么概念?这些天然气可以供百万人口城市的居民,使用上百年,如果全拿到地上的话,有一万五千个鸟巢体育场的体积,“10w+”个水立方。
渤中19-6凝析气田的勘探发现是海油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取得的重要突破,渤中海域距离京津冀地区仅一百多公里,开发后可直接利用已有的天然气管道进入市场。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总地质师、我校校友谢玉洪先生曾表示“渤中19-6天然气田新发现,揭示了渤海湾地区潜山天然气领域巨大的勘探前景,为京津冀地区“绿水青山”清洁能源的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
渤海是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油气生产基地。茫茫蓝色国土下,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几代海油工作者为之挥洒热血和青春,矢志不移。
在渤海油田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史上,英雄辈出,我校在中海油系统工作的杰出校友有: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总地质师谢玉洪,中海油渤海油田勘探项目经理、高级地质师徐长贵。
谢玉洪
油气勘探和工程管理专家,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1982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6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理学博士学位。工作以来,先后建立了复杂断陷盆地“源-汇”耦合控砂、走滑转换带控藏等理论和认识,先后发现近二十个具有商业价值的中型和大中型油气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公司和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先后任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勘探部副经理,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特普公司经理、党委书记,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副总地球物理师,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兼有限公司勘探部总经理等职。现任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总地质师。
徐长贵
博士,高级地质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度海洋人物称号。1995年本科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矿产勘查专业,2007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地质专业。工作以来主持30余项渤海油田勘探研究项目,并曾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先后建立了复杂断陷盆地“山-沟-坡-面”耦合控砂理论,解决了长期困扰渤海中深层勘探的关键问题。创新思路,提出了渤海海域渤中探区勘探由浅层构造圈闭向深层构造岩性复合圈闭转移的战略思路,明确提出渤中深层首先突破的区带是石南陡坡带,建立了 “三高”控藏的油气富集模式,使得沉寂多年的辽东湾北部地区焕发新的生机。先后发现多个大中型优质油气田,石油地质储量5亿余方(油当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公司和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任中海油渤海油田勘探项目经理,高级地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