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简介:魏荣珠,1987年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毕业,现为山西省地质勘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4年,他获“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一批地质调查技术专家;2012年,他作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参加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3年,他还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他是一名基层地质调查队员。在30年的区域地质矿产调研中,他一多半时间在祖国的高山戈壁中奔波,在铁锤敲击声中找寻。他是业绩优异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学位,孜孜不倦地在地质调查科研中探究,在学术道路上求索。他多年坚持在野外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一线,研究区域涉及山西、内蒙古、西藏、新疆等地。2000-2009年,他连续10年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新疆天山等极其艰险的地区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山西省地质勘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魏荣珠。
危急之中救队友
2000-2005年青藏项目开展期间,山西省地质调查院是首批奔赴青藏高原的地质勘查队伍。工作区域平均海拔5 000米以上,数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均为不毛之地,冰天雪地,高寒缺氧,被称为“生命禁区”;后勤保障困难,迷路、陷车、疾病、野兽侵袭等危及生命安全的突发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魏荣珠带领他的队伍进入高原工作区不久就发生了一个惊心动魄的事件:在项目组车辆和人员被困于一片沼泽地近半个月时,由于连日过度劳累,再加上高原缺氧,变化无常的恶劣气候……他的队友张建中顶不住了。每分钟130次的心跳、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手脚冰凉,脸色发青,所有的这些症状表明他的生命处于危急之中。魏荣珠一行将张建中的病情及遇到的困难,分别用电台、海事卫星电话向中国地质调查局设在乌鲁木齐市的安全工作站、喀什分站和远在山西的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区域地质调查队等领导汇报。经过中国地质调查局请示国务院,新疆军区可以动用直升机进行紧急救援,一场牵动了四面八方的救援战役正式打响。
没想到的是,作业队被困地海拔5 140米!那里空气稀薄,如果直升机在这个高度降落后,将无法起飞,因此,他们首先必须将病人送至海拔低于4 500米的地方,才可实施空中救援!然而,周围两百千米范围以内都没有海拔低于4 500米的地方,而最近的地方就是西藏自治区日土县,他们只能将病人向西藏阿里地区的日土县城转移。
这是一场恶战:每天陷车达数十次,所有的护送队员在海拔5 000米的羌塘高原上,不断重复着排水、挖泥、打千斤顶、填石块、垫木板、推车、拉车这些看似简单却又繁重的体力劳动。身上所有的衣物都湿透了,手脚和小腿都冻烂了,泡肿了。饿了啃几口方便面,渴了喝几口冰水,困了就裹着冰凉的湿衣服在车上打个盹,身体不舒服就服几片药……
进山时走了两天的路程,而在出山的时候已经走到第四天时,距新藏公路仍有100多千米!当日下午,他们在通过一条河时,张作功驾驶的战旗车陷进齐腰深的河水中再也动不了了。看到被困的车辆无法挖出,为了病人的安全,魏荣珠只好决定暂时撇下河中的这辆车和部分物资,集中乘大屁股车,携带所剩不多的食品和药物向前赶路。
8个人穿着已经湿透的衣服挤在一辆车上,穿行在无垠的雪域高原上。午夜时分,王根根驾驶的车又深深地陷进了一片泥潭。为了病人的安危,他们想方设法使车辆脱困,但直到第二天上午连续挖车七八个小时,汽车不但没有被挖出泥潭,反而越陷越深。已经是第五天了,携带的药品、食品告罄,张建中又出现了腹泻和咳嗽。连日的饥饿、劳累,护送的同志也不同程度地患上了感冒和腹泻。幸好,在这个节骨眼上,与西藏自治区日土县委、县人民政府派出的救援队伍汇合了,在藏族同胞们的帮助下,他们顺利冲出困境,来到了新藏线上。五天五夜,魏荣珠一行终于把张建中送到了距离营地300千米远的日土县城。新疆军区陆航三团黑鹰机组驾驶的直升机将张建中从日土县接到了喀什,使其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
高原深处踏禁区
在高原上每爬一米山,相当于内地步行上百米所付出的力气,而魏荣珠带领队员有时一天要翻越数百米的高山。地质队员们凭着自己的双腿,在海拔5 300~5 500米的山上作业,寒风卷起的风沙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每前进1米都需付出极大的努力。在高原上开展工作有高寒缺氧和交通不便的困难,而在山前工作则存在着更大的危险!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如刀削一般,让人望而生畏。进入山沟中,长达数百千米的山谷,一头连着雪山,一头连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沟窄处,仅容一人通过,到处是从山上滚落下的巨石,沟壁上洪水过后留下的水迹,足有3米高,可以想象洪水来临时势不可挡的威力。上山只能走沟里,沟中常有流水,是从雪山上融化下来的冰水,在冰河中泡得久了,两条腿就麻木了,失去了知觉。上山的生活物资主要依靠毛驴来驮,但毛驴也只能走那些较平坦的地方,毛驴一旦不能走,就意味着队员的行李、物资不能运到目的地。但为了完成任务,魏荣珠带领的小组穿越地势最为险峻的尼雅河。
尼雅河北连塔里木沙漠,南接青藏高原,在毛驴不能走的情况下,队员们只好身背简单的行李和少许干粮徒步向深山前行。饿了吃口干粮,渴了喝点沟中的浑水,晚上就在水边找一块稍微之处,铺上塑料布、气垫,钻进睡袋和衣而睡。身边湍急的河水声,让人彻夜难眠。工作结束返回时,每个人都不成人样了,脸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嘴上裂着口子渗着血,衣服也被撕开了一道道口子,皮肤黝黑,瘦了十几斤,就连毛驴瘦得也变了样,身上还结着多处血痂。但为了不使测区内留下地质空白,魏荣珠和他的队员们突破生命禁区,处变不惊,多次化险为夷,凭着坚强的意志踏进了一块又一块人类未曾涉足的处女地,对测区的地貌、地表水、植被进行了调查和分类,对不同种类野生保护动物的分布、活动范围及数量进行了统计,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天山北麓有勇士
2006年,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再次承担《新疆阿克牙孜地区矿产远景调查》项目,魏荣珠是最合适的项目负责人人选。工作区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北麓边境地区,该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河深水急,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进行大、中比例尺的地质矿产调查研究的困难,令多家地勘队伍望而却步,基本为地质矿产调查空白区。
魏荣珠所在的项目组一行,每天地质填图、化探、高精度磁测工作路线相对高差全部都在1 000米左右,路线中要穿过河流、密林、陡崖,直至常年积雪的冰盖边缘,标本、样品、仪器,同时还需食品和必备的简单行李,加在一起有几十千克,队员们体力消耗极大。此地车辆不能通行,马匹成了前进的依托。但多数队员是第一次骑马,被马踏伤、踢伤、蹬伤数不胜数,但大家忘记苦与累,不断掌握骑马技能,在“打游击”中顺利开展工作。
三年来,魏荣珠带领项目组同志,经过艰苦努力,全面完成了野外生产任务,采集各类样品6 000余件,并且在找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工作中新发现11个矿(化)点,圈出金、铜、锌、钼、钨、银等单元素异常295个,综合异常45个,确定2个铜锌矿体和5 个铜矿体,6处成矿远景区,指出区内矿产以金、铜、锌、钼、钨为主,初步明确了该区域的矿产资源潜力,为以后的矿产普查工作提供参考。
硕果累累量山人
1987年,从河北地质学院毕业的魏荣珠,被分配到山西省地勘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成为一名“量山人”,现为山西省地质勘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干过多种岗位,地质技术员、组长、技术负责、项目负责、基础地质调查中心副主任、党支部书记,一步一个脚印,至今走过近30年。他作为主要完成人的十余项科研成果,2项获国土资源部科技奖,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尤其他从2000年到2005年连续6年6次挺进青藏高原无人区,冒着生命危险,用双脚丈量了人类从未涉足的土地,填补了6万平方千米的国家地质调查空白。2004年,他获“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一批地质调查技术专家;2012年,他作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参加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3年,他还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文中所有图片及相关资料由山西省地质调查院晋中分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