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其清,男,汉族,1938年5月出生于江苏省江宁县,教授,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成员,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地质古生物学专家,不寻常华北龙发掘者。
庞其清教授1960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矿产普查专业,在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地层古生物研究,1972年8月调入河北地质学院任教至今。曾任中国古生物学介形类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地层委员会白垩纪组成员,地矿部古生物学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地层委员会三叠系分会通讯委员,中科院核分析技术开放研究室客座研究员,九三学社石家庄经济学院支社主委,河北省政协委员。
庞其清教授多年一直勤恳耕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为学生讲授《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和《古生态学》等课程。在科研工作中,致力于我国北方和青藏高原非海相中、新生代介形虫化石的深入研究,1986年在河北阳原首次发现中侏罗世早期(距今1.8亿年)含煤地层中的介形虫化石,其主持的“华北中生代非海相介形类组合的生物地层序列”研究首次系统总结了华北地区从三叠纪至晚白垩世的非海相介形类化石的组合序列及分布规律,该研究成果1988年应邀在英国第10届国际介形虫学术研讨会上交流,1990年分别在伦敦、纽约、东京、马德拉斯、墨尔本等地出版。
1983年,庞其清教授在山西天镇和河北阳原发现恐龙化石,经1989、1991至1995年五次艰辛发掘,采获各类恐龙化石2300余件。这以大型蜥脚类恐龙和鸟臀类甲龙科化石为代表的晚白垩世(距今6500万年前)恐龙动物化石群,是目前世界发现距今最晚的大型恐龙化石群,其中体长近20米、高约5米的不寻常华北龙世界罕见,不仅为新的属种,且为一新科。这一突破性的新发现,对我国特别是北方生物地理区、古环境及地壳的构造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庞其清教授主持或参加完成各类科研和生产任务50余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参写出版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1987年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1993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7年被评为张家口先进科技工作者,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3年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2000年、2005年三次被评为省管优秀专家。
庞其清教授指导学生修复恐龙化石
庞其清教授带领青年教师在泥河湾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