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长贵,1995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地质系矿产勘查专业,同年考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专业研究生,2007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工程专业。现任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地质总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勘探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该同志工作长期奋斗在海上石油勘探一线,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在复杂陆相断陷盆地石油地质理论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推动了一系列重要勘探突破和重大油气发现,为渤海油气勘探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创新建立陆相断陷盆地源-汇时空耦合控砂机理,解决了长期困扰渤海古近系勘探的储层问题,古近系储层预测成功率由40%提高到87%,直接指导渤海多个大中型油气田发现,该理论技术及其应用成果获2008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新建立增压型走滑转换带控藏原理,明确了郯庐复杂走滑断裂带大中型油气田的富集场所和勘探方向,辽东湾探区走滑带勘探成功率由22%提高到64%,远高于国际同行水平,该成果获得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油气重大发现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首次提出辽东凸起北段存在晚期构造活化现象,拓宽了辽东湾北段油气勘探领域,发现了辽北地区首个新近系五千万吨级油田,建立辽西北部“三元控藏”的优质油气富集模式,发现两个五千万吨级大中型轻质油田,树立渤海油品新形象,首次提出渤海新近系存在湖盆萎缩期三角洲,建立了极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雏形,为在上第三系浅层寻找优质油气奠定了基础。
徐长贵带领他的团队,发现了近20个油田或潜在商业性含油构造,累计三级地质储量9.9亿方油当量,其中向国家申报探明地质储量4.7亿方油当量,为中国海上大庆的建成及可持续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徐长贵先后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3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次(其中一等奖4次),并荣获中国第十二届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2010)、首届“传承铁人”年度人物(2012)、全国能源化学系统五一劳动奖章(2012)、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006)、天津五四青年奖章(2006)等荣誉称号,徐长贵2011年带领团队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2016年,经全国总工会中国能源化学工会推荐作为“大国工匠”典型在工人日(2016.4.20日头版)报重点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