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栋,地质学家,博士生导师,河北地质大学名誉校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地质矿产部科技司司长。曾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2017年12月由河北地质大学名誉校长李廷栋院士、校友侯增谦院士发起,河北地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创立“李廷栋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首次募集资金300万元。“李廷栋青年科技创新基金”设立“李廷栋青年科技创新奖”,专门用于奖励河北地质大学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和优秀青年教师在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专利发明等方面具有创新、创意及取得突出成果的个人。
地质科技进步要增强创新第一动力
这几天,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发表的重要讲话,很受教育,备受鼓舞。这一讲话高屋建瓴地总结了当前我国科技工作的重点目标和发展路径,也为地质科技工作“十四五”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结合这次学习的体会以及近几年的思考,我认为,地质科技工作正处在一个调整变革的关键期,只有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有效释放科技队伍蕴藏着的巨大创新潜能,才能担负起新时代地质工作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首先,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当前地质科学已经进入一个以建立地球系统科学体系为目标的新时期,表现为“大地质、广服务”。在这个时期,既要“面向国家需求”继续开展高精度的地质矿产勘查,摸清矿产资源家底,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把中国的能源安全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中;又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关键性、颠覆性的技术难题,开展大陆动力学、地球表层学、全球变化等科学前沿研究,提高对地球的认知程度,解决好资源安全、生命健康、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的问题。
其次,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为了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基础地质和地质科学理论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创新对地质工作的支撑作用。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资源、环境、灾害的沉重压力,这也迫使地质工作必须从地表与深部、陆地与海洋,以及地质各学科的结合上厘清地质规律、创新地质理论,同时,建立高水平的地球科学信息系统,以便快速精准地解决资源环境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
第三是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我国作为一个奔跑在复兴之路上的地质大国,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我认为,地质科技工作尤其需要一批帅才型科学家,同时要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使他们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更重要的是,要狠抓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优化组合,克服分散、低效、重复的弊端,“以人为本”地发挥有效整合科研资源作用。
第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地球科学研究的是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乃至行星系统过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而且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地质科技工作也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从2016年、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到这次科学家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的思考和指示是一脉相承的。他始终强调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建设高水平科研队伍、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而这一次,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又特别强调要改善民生,强调要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高峰、严谨治学的科学家精神。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因此,我们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一定要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